【上期選題:《“腦癱小巨人”大學第一年》,總第五十期,9月16日見報】
  ■讀者反饋
  希望更多人能無障礙地生活
  讀到這個題目時,腦海裡就蹦出“自食其力”、“社會包容”等關鍵詞。但讀完後,更多的感受卻是:成功之路需要遇到正確的人。王坤琪是幸福的,他有開明的父母、充滿愛心的室友,更重要的是,他自己有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,所有因素的結合造就了現在的他。
  社會上其他類似的人或許就沒有這麼幸運了,他們面對的可能是父母的逃避、旁人的歧視和內心的自卑感。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報道,講述特殊群體的特別故事。
  ——網友“小師”
  王坤琪只是身體有障礙,相比之下我的侄子要嚴重得多。他壓根就不能讀書,連話都不能說,是個完全不能思考的孩子,八歲還跟半歲沒區別。可是就連他這樣的情況,也算不上最嚴重的。
  ——網友“shrek”
  ■欄目組回應
  王坤琪大學第一年的變化,讓人看到的不僅僅是他成長中更多的可能性,而是社會如何營造平等、尊重的氛圍,促使他像其他人一樣成長的可能性。
  “治療花的不是錢,而是時間。”每當有人問及治療腦癱的秘訣,王坤琪的母親萬宏都會說這樣一句話,這也是她近20年來的最大感受。這種耐心與毅力背後,是王坤琪父母的期望:他們希望王坤琪能沒有障礙地生活。
  但光有家庭的支撐仍不夠,王坤琪在老家遭受的不平等待遇,壓制的不僅僅是他的才能,還有他的個性。所幸,深圳的包容掃除了他性格的陰霾。幾乎每個跟王坤琪接觸的人,都能感受到他的開朗、樂觀。更難得的是,王坤琪在廣州大學遇到了他的“中國好室友”,還有懂得讓他正常生活的學校和老師。在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氛圍下,一年來他迅速成長。
  報道刊登後,一些殘障人士從中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,因為他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。更多的人則希望王坤琪不只是一個個例,如果整個社會系統都能營造出這種平等與尊重的氛圍,那就會有更多的殘障人士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。
  整理:昌道勵
  《人物》欄目提供深圳本土最好的人物類報道,2013年8月6日由《南方日報·深圳觀察》所創立,每周一期,逢周二出版。人是萬物的尺度,記錄人就是記錄一個時代。關註我們可搜索微信號“szgcrenwu”或者昵稱“深圳觀察人物欄目”。  (原標題:讀來讀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76trdl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